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69章 (第3/3页)
彭城(徐州)、临淮(宿迁)这两座重镇,再加上一道淮河,挡住了伪燕大军对江淮的进攻。 可是这两城一河,却挡不住逃难的百姓涌入江淮。 所谓江淮互为表里,淮河水浅,长江水宽,这些难民没有舟楫,靠着一些木筏渡过淮河,却无法通过这些木筏渡过长江。 大量的难民滞留在淮南地区,也就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今苏北)。 如今的淮南节度使,就是靠着平定永王之乱上位的大诗人高适。 只是这位大诗人一上任,就就遇到了安置灾民的苦差事。 马上就要到寒冬了,这些灾民如果饿死冻死在淮南,肯定有御史参奏高适这个淮南节度使。 可是淮南不如江南富庶,还要供养临淮的军队,本来就有些入不敷出,如今还要赈济这么多的灾民,淮南节度使府也无能为力。 所以在李道源进入淮南的时候,看到的是饿殍遍地,到处都是卖儿鬻女的灾民。 老船东是淮南的胥民,也就是世代住在船上的渔民。 这些渔民都是以船为家,衣食住行都在船上,这艘船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 老船东姓范,这艘老船也是他祖辈传下来的,修修补补的这么多年,靠着老范头厉害的撑船技术,这是整个湖上跑的最快的一艘船。 李道源的目的地是扬州,花钱租了老范头的船,从洪泽湖的支脉前往扬州。 老范头一边撑船一边说道:“前几日洪泽湖的水匪接了朝廷运粮的纲船,这几日官兵正在清剿呢,治安比以前好了不少。” 李道源看着宽阔的洪泽湖问道:“这边水匪很多吗?” 老范头叹气说道:“多,当然多,都活不下去了,只能落草为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