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郁金堂 第134节 (第2/5页)
疑问也是应当。不过今人以史为鉴,应当记得当初,献帝以血书写就衣带诏,传给董承、袁绍,原是做个挟恩以报的凭证,过后却成了罪证。” 武延秀听了,握紧的拳头松开,偏头看他一眼。 “太孙思虑缜密。” 话里带着一丝欣赏服膺,甚至是惺惺相惜的意味。 李重润感受到了,回报以了然的轻笑,开宗明义道。 “这事儿不是闹着玩儿的,成与不成,只能顺势,不能强求。圣人是英主,当年开疆拓土,提拔起王孝杰、唐休璟、李多祚、韩思忠等等,原是好大基业,可如今年逾古稀,心性改变,比壮年天子更警醒敏感,怕儿孙夺权,又怕武将生变,轻易不肯用兵,凡事将就着过。局面昭然,于默啜这种人而言,便是攫取利益的绝佳时机。” 武延秀听到这儿总算明白了。 他眼里是个人的青云路,在李重润眼里,是通盘的考虑。 解决默啜,打散后突厥,已是迫在眉睫,他畏难失手,自有旁人可替换,和亲虽然只有一次,但国朝想往那头塞人,路子还多得很,使节、商户,甚至他陪嫁里的巫师、医生、工匠、侍卫…… “还有你的私马。” 李重润另有后手,慢悠悠瞥了眼他腰上的旧马鞭。 “——三哥这人真信不得!” 武延秀惊得倒噎气儿,转念明白过来,便咒骂武崇训上眼药。 “贩马虽犯禁,可臣并非只图银钱,一来,关中缺少马场,指望陇右、河西两处,常受突厥侵扰,产马规模不定,骑兵便不能扩充,打起来掣肘……” “得了!” 李重润打断他。 “场面话不必多说了,犯法便是犯法,尤其是康国进贡的大宛马,每一匹都记录在册,我已细细查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