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_第320章:巴蜀之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0章:巴蜀之地 (第3/8页)

 不过话说回来,与其说巴国是一个国家,倒不如更像是后来「羯角联盟」、「川雒联盟」、「川北联盟」这种诸部落的集合体。

    这个类似联盟的诸部落结合体,最早由「巴氏」、「樊氏」、「瞫(shen)氏」、「相氏」、「郑氏」五个大部落组成。

    不难猜测,这五个大部落之所以联合,恐怕多半是因为彼此谁也无法一口气吞并其余四方,且外部又有外敌——楚国、蜀国——的威胁,是故为了生存而联合起来。

    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吸收了一些投奔巴人的小部落,以及一些拆分的附属部落。

    因为缺少一个类似君主的角色,巴国的政权非常混乱,在并非生死存亡时期,五个部落往往各自为战,甚至于,不乏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之举。

    为了使诸部落能真正团结起来,「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五个大部落决定推举一名大族长。

    至于推荐的方式,自然就是通过武力。

    最终,巴氏一族取得了胜利,因此,这些包括「樊氏」、「瞫氏」、「相氏」、「郑氏」在内的部落,后来被中原统称为「巴人」,而诸部落联合建立的国家,亦统称为巴国。

    在漫长的岁月中,巴蜀两国时常和睦、时常爆发战争,但最终,终归是谁也无法奈何对方,于是乎,蜀国的杜姓王,与巴国的大首领巴氏取得了默契,双方尽可能地避免发生冲突。

    这并非是说巴蜀两国抛弃了仇恨、放下了成见,只不过是因为双方都没有把握战胜对方,因此只能达成和平。

    两国间的战争逐渐趋向平息,双方都有意朝着其他方向扩张。

    其中,蜀国主要是向西南扩张,而巴国则是向北方扩张。

    相比较此时已经形成类似中原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