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9章:魏齐之战(三) (第6/11页)
来说,其实赵润从未怨恨过赵昭,像什么「身为魏人却在齐国为相」之类的怨恨,赵润从未想过。 因为在他看来,赵昭已为他魏国付出了许多许多。 就好比在最初的「魏楚之战」中,若非赵昭主动前往齐国为质子,说服了齐王吕僖,使齐国陈兵于齐楚边界,对楚国施压压力,事实上当时的楚国,完全有能力一手摁死魏国。 要知道当时的楚国,似寿陵君景舍、上将项末、昭关守项娈、新阳君项培、邸阳君熊商、西陵君屈平等人皆在,倘若楚国果真对魏国发动全面战争,魏国必败无疑——哪怕魏国召回当时仍流放于南梁的南梁王赵元佐,召回隐居的禹王赵元佲,亦无济于事。 因为当时的魏国,根本不足以与楚国抗衡。 虽然在「四国伐楚战役」中,魏国通过对楚国开战,已经还清了欠着齐国的人情,但赵昭此前为了说服齐王僖而许下的「终此一生留在齐」的承诺,却无法因此而抵偿。 随后,在魏国与韩国的战争中,当时刚刚平定了「诸公子内乱」的齐国,亦在赵昭的恳请下,将田骜、田武、田恬祖孙三人率领的巨鹿水军派往韩国东部,尽可能地减轻韩国对魏国的压力。 必须承认,就算是远在齐国,赵昭亦在不遗余力地帮助母国,促成「魏齐交好」,尽可能地使魏齐两国变得更加密切,共同抵抗北方的韩国与南方的楚国所带来的威胁。 说实话,倘若魏国始终保持当年那不上不下的国力水准,魏齐两国绝对不会闹到后来那种局面,问题就在于魏国崛起的太快了,尤其是在「五国伐魏」那场战争中,魏国以一敌五,将五个敌人纷纷打趴下。 倘若这五个敌对势力仅仅只是像三川、宋郡叛将南宫垚那种货色,其实倒也不至于让中原各国引起恐慌,但偏偏在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