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卷阅读18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84 (第4/4页)

   不管是道家、阴阳家还是农家,对观测天象都很有一手,想要提前预防,这几家人就属于这其中的专业人才。

    至于善后,赵燕歌的“以工代赈”措施被满朝文武所接受。

    这样一来,百姓们有了新的房屋,大秦也有了更多能用的人手。

    洪涝没有干旱的时间长,可就是这短短的期间,所造成的破坏一点不亚于干旱。

    整个南方都百废待兴着。

    南方地方官员们收到来自中央的指令之后,就知道他们接下来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大工程,这个工程跨越区域范围广,时间也会很长。

    “预计三到五年才能彻底完成。”计算出这个计划大概时间的府衙人员对郡守道,“并且堤坝那里还不能停,不然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来一场洪涝。”

    “不过好在朝廷对我们大力扶持,我们这边能比原先预想的轻松一半。”聚在一起的郡守们松了一口气道,有人给他们扛大头,他们这边也能放开手脚去做。

    洪涝退去,赵燕歌派到南方的大船并没有回归,而是留下来帮助南方运输各种物资等。

    要建就建最好的,这是赵燕歌的想法。

    百官们下意识的想要劝阻,可是看到国库满满没地花的那些钱,就明智的闭上嘴巴,迅速的投入到了南方的建设中去。

    可以说,一个充盈的国库能够解决掉九成的国事,让那些事情都不再是个事。

    灾难过后,人口数量肯定会减少,南方的户籍也被再一次的更新,村子、镇上、县城还有郡里都有百姓失去踪迹,整合起来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差点过万。

    当地府衙把还活着的百姓们聚集在一起,给他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