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卷阅读5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0 (第4/4页)

走一走了。

    有了硝石,整个咸阳宫都变得凉爽起来,众人上朝时也打起了精神。

    正巧沿海的海盐也运往了内陆,朝堂众臣正分配着每个郡县的海盐额度。

    大秦有官方卖盐的地方,会按照每个郡县的人口数量对海盐额度有所删减。

    而盐身为人体必须摄入的一种调料,再多也不会有人嫌弃,海盐的总量就这么多,哪个郡县都想多拿一点,于是朝堂上赵燕歌就听到了下面的人扯皮。

    听了一会,正争吵不休的朝臣们看向赵燕歌,让赵燕歌来判断谁对谁错。

    赵燕歌道,“就按照郡县内上的户籍人口数量来分配。”

    “凡是带有户籍前去买盐的百姓们均可享受最低盐价,不带户籍的人依旧维持盐的本来价格。”

    赵燕歌这是在变相的给盐价降价换了一个说法,这样一来,百姓们买盐必会带上自家的户籍,而没有大秦户籍的就是野户,优惠也没有必要照顾到他们头上。

    大秦户籍的进展依旧缓慢,赵燕歌自然要从别的地方推上一把。

    而等海盐被运往内陆以后,那些日常出家门去官方机构买盐的百姓们立马就敏锐的发现盐的价格变动。

    身处社会最底层,他们对任何物价的变动都极为敏感,有时候只是上面突如其来的一个想法,他们就有可能会损失很多不必要的血汗钱。

    尤其是汉中郡、陇西郡等靠近内陆的郡县的百姓们心中立马就是一个咯噔,连忙去打听现在的盐价。

    “每釜……只要八十二钱?”百姓们不由瞪大眼睛,声音颤抖道。

    要知道几个月前他们听到的还是每釜105钱呢,现在一釜居然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