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卷阅读12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3 (第3/4页)

和公输家的人在这个冬天还联手发明了更多的东西,大部分是农具,在他们的反复实验中,农具的成本被一降再降。

    这天赵燕歌让他们看看能不能做出以水动力来做驱动的水转大纺车,还有能把绣娘双手解放出来的缝纫机等。

    纺车是已经存世多年的老物见,几乎能和麻的历史相提并论,在此之前纺车也经过改变,手摇、脚踩,都是一个人就能cao作。

    只是那样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以一个人的速度一天能织上二两布就算得上不错了,也太过浪费时间,就像那些一针一线的绣娘们,年纪轻轻就眼花的不在少数。

    赵燕歌把自己的构想说给两家人听,有机械工厂打底,两人很很快就理解,“陛下您的意思是让我们制造出更大的纺车,能够适应工厂的那种类型?”

    “和机械工厂的流水线相似却不相同。”

    “纺车有模板打底,很容易就能摸索出来,可是缝纫机又是何物?”两家人不由疑惑道。

    以他们两家巅峰造极的机关技术,只要往那个方向思考了就能做到,可是缝纫机不同,他们之前想都没有想过。

    用机器来代替绣娘们的刺绣,可行么?

    时下所谓的刺绣就是一针一线,绣娘们的心血熬成,古板的机械如何代替绣娘的灵活?

    “缝纫机是由绣娘cao纵的,你们只需要制造出能够缝纫的机器来,绣娘们就会手巧的把那些针线变作精美的刺绣。”赵燕歌道。

    两家人松了一口气,还好没让他们钻研刺绣,只需要制造机器。

    这样一来问题可就简单多了。

    缝纫机不同于水转大纺车,单人就可以运作,只是简单几个小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