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03章 各方异动 (第2/8页)
反对的原因:一是对高句丽的军队有信心,他们认为北方之败,主要还是松尊和礼雍、权明、乙豹等人在长期对峙过程之中,养成了轻敌大意、麻痹疏忽的坏习惯,当他们被隋军一突击,便落得了兵败如山倒的下场。婏 现在各支军队都是戒备有加,隋军很难再取得之前的大胜了;而且他们兵力众多、武器装备精良、粮草物资充足,完全可以把隋军抵御在‘大梁水—辽水’之外,根本用不着撤到盖牟城和安市城以南。 二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是汉人、鲜卑人、奚人、契丹人、靺鞨人、柔然人、突厥人,他们的先祖在高句丽的地位十分卑微,完全就是一帮打仗的“炮灰”、一帮普普通通的百姓和奴隶。 他们祖祖辈辈用鲜血、用性命打下了辽东平原,并因为辽东平原而兴旺。而南方本来就非常排斥北方派,后来更因为抢不到北方派的资产,导致排斥变成了妒忌、怨恨。 若是就此南退,他们失去的不仅是资产,还有根基、还有尊严、权力,必然像他们先祖那样被南方派压榨、宰割、打压。 “大对卢言有有理!”高元认可了对方的说法,却又坚持着自己的主张:“我们实力不如隋朝,仅仅只是陆上数万隋军就令我们损兵折将,若是隋朝反应过来,隋帝再发二三十万大军,届时他们单凭拼消耗,就能把我们耗光。杨集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的攻克吐谷浑,主要就是因为他之前就已经把吐谷浑兵力、物资耗光了;而慕容伏允也是因为没完没了的对峙、没完没了的征粮,被吐谷浑子民所抛弃,我们要是和隋军没完没了的对峙,岂不正中杨集之下怀?岂不是步了吐谷浑之后尘?” “南撤诚然也是拼消耗,可我们只要守住盖牟城和安市城,就能利用千山道袭拢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