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846章 韦云起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46章 韦云起危 (第1/7页)

    烟筒山大营和高句丽城城外大营、高句丽城在开战之前,原本有二十多万士兵和高句丽百姓;战后,只逃出三万多人,余者要么被烧死、要么被隋军杀死、要么成了俘虏。战果不谓不辉煌。

    而这场袭击战、火攻战不但是隋军东征高句丽以来「杀敌」最多的一战,同时在杀敌数量方面,打破了当年火攻高壁岭的记录,成为大隋王朝一个全新的记录。

    区别的是高壁岭烧死的士兵毕竟终究是自己人,所以杨素与屈突通饱受非议,放火烧营的屈突通至今犹自受到并州百姓谩骂和诅咒。而杨集这场火攻的性质却是截然不同,只因他所烧死、杀死的对象都是实实在在的敌方军民,若是把这场大捷传回大隋王朝,一定得到大隋百姓一致赞赏,而不是说他残暴。

    相同的是两把大火都具备了决定性的作用,烟筒山战役的结果传出,海城河两岸中小城池里的高句丽守城士兵无不是闻风而降。

    杨集并没有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中小城池之上,与杨纶会师以后,兄弟俩立刻向西方的建安城进军。

    建安城位于海城河汇入辽水的河口地带,对岸不远处则是辽东郡东山县,亦是高句丽用来防御隋军东渡的重要一环、重要坚城。之前由渊子澈率六万精兵坐镇,但是他和副城主杨贤倾巢出动,并被杨集一把大火烧得一干二净,从而导致这座雄城无兵镇守。当隋军挟大胜之势而来,建安城的文武官员毫不犹豫的献城投降了。

    清点城中物资,杨集失笑道:「高元在建安城这边,也是学聪明了!」

    建安城既是雄城、也是高句丽战略要地。依照高句丽君臣又想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