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古代国公和王爵封号含义(转载) (第11/11页)
赵国公(国姓不封),宋国公(国名不封),梁国公(国都不封)还有一些就是皇帝之前任过亲王的郡国不封。当然,如果还想要深入了解这些的话,推荐看一下《玉海》卷十八里的郡国,这是景佑三年章得象上疏确定,再经后世发展形成的。 。。。。。。。。 春秋时期,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分别是:秦、齐、晋、燕、楚、鲁、吴、越、宋、郑、鄫、邾(后改为邹)、莒、吕、许、虢、虞、州、淳于、杞、莱、萧、徐、舒、纪、谭、管、蔡、郧、蒋、芮、沈、曹、霍、庸、权、谢、巴、息、郤、邢、祝、鄣、聂、陈、薛、巩、叶、项、卫、滕、江、葛、戴、宿、遂、钟吾、炎、鄅、毕、申、罗、邓、绞、唐、刘、黄、厉(后改为随)、蓼、鄀、肥、鼓、中山、鄟、祝其、姒、蓐、耿、苏、冀、诸、共、井、缙、杨、邘、皖、邿、须句、郜、弦、郕、梁、向、凡、谷、赖、牟、柏、颛臾、焦、茅、滑、巢、雍、顿、黎、费、郇、胙、夔、郐、应、介、鄾、任、邳、胡、代、彭、苴、鱼、鱿、轸、扈、荀、桐、极、贾、祭、毛、根牟、甲父、绚、翨阳,有穷、道、微、柳、丰、六、瑕、姜、观、大庭、骀、岐、箕、莘、逼、倪。 春秋五霸争霸期间,齐桓公并三十五国;晋献公并十七国,降三十八国;楚庄王并二十六国;秦穆公灭二十国……到了战国初期,大小国家只剩下二十来个。 即:秦、楚、齐、燕、赵、魏、韩、中山、卫、宋、郯、费、越、薛、莒、陶、蓟、代、蜀、苴等。 后来的秦王、晋王,郯国公、费国公、越国公等等封号,就是名自春秋战国这些国家;不过美称是例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