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638章:闹剧,竟以杨玄感收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8章:闹剧,竟以杨玄感收场 (第1/5页)

    事实上,“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其实并不单独盛行于清朝,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多少都有这种思想;而杨广和李世民在这方面就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前者是尽情给予东/突厥、后者则是将几千年先进文化和技术打包给了吐蕃。杨广生前就惨遭突厥大军困于雁门,差点被抓去了突厥;而李世民生前虽无恙,可是吐蕃通过他的馈赠,学尽了中原王朝一切先进的技艺,然后再用屠刀来回报唐朝,终使唐朝和吐蕃的战争几乎贯穿了整个唐朝。

    不过现在的杨广近墨者黑、学会了杨集的实在,比较注重本国子民和民生,并没有把大隋物资馈赠给异族;即便他每年都给各国国君回礼了,可最后还是包赚不亏。如果某个国君、某个使臣客气的说是仰慕中原文化,那他回赠对方《诗经》、《楚辞》、《汉赋》等艺术书;如果某些外国人说是重视宗教、想学宗教文化,那杨广的礼物则是换成佛、道两家经典,如果他们全国上下都避世修仙去了,那对大隋来说,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在针对性的送书的同时,他还会杂着诸如《仪礼》、《论语》等导人向善的书籍。

    但还别说,异族君王偏偏就喜欢《仪礼》、《论语》这类;喜欢的根本原因是帝王心思共通,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君王都以江山和统治为重、都希望国民安分守己,故而这种书籍在他们心目中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并不缺乏的奇珍异宝。至于信奉“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前世因今世果”的佛门思想,无疑更受异族君王青睐。

    杨广正是鉴于之前的大赚特赚,而他又知道佛法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削弱异族的尚武之风,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小野妹子学佛法、求佛经的请求。不过他那句“只是不知贵国能够给我大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