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365章:契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5章:契机 (第6/8页)

为主的骑兵,他们的武器装备得到优化之后,杨集便分成了陷阵骑兵、轻骑兵、重骑兵、弓骑兵,每个兵种的职责都不一样。

    这种步骑结合、多兵种作战的方式,其实是杨素所创。在杨素之前,中原主将因为担心军阵抵御不住骑兵的冲撞、来回射杀,长期采用步兵和战车、骑兵相互配合的战术。

    每个军阵外面还鹿角、拒马、铁蒺藜等物;而骑兵,分别由各个方阵的主将率领部署在军阵最中间,只有打到敌方败退之时,骑兵才会走出军阵,朝着敌军掩杀而去。可是由于军阵之外有大量的障碍物,当步兵清理干净、骑兵再杀出去时,敌人已经逃之夭夭,甚至很多时候,还被重整旗鼓的敌军骑阵逐个击破。

    杨素认为中原军队过于注重防守而轻于进攻的缘故,白白把进攻的主动权一直属于敌军,甚至连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不打,都由胡人说了算;最终导致本该是大胜的战争变成小胜、小胜变成损失相当的平手。如果没有打破这个持续千多年的桎梏,那么中原军队将永远处于心理上的劣势,将会继续害怕胡骑。所以他与数十上突厥兵交战之时,抛弃了陈旧落后的车、骑、步互相护卫的保守阵法,大胆的采用骑兵突击的战法,最终取得了辉煌大胜。

    战后,各大将帅受此战鼓舞,纷纷改良战术战法,使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战法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但是再好的战阵,也要看主帅是否指挥得当,如果不能审时度势的做出正确判断,最终的结果也是白搭。

    而杨集,虽然取得了一连串大胜,可他历来都是以奇谋之道为上,终究还是缺少堂堂正正大规模作战的经验,所以杨集在杨素那类老牌名帅眼中,始终还是一个初出茅庐、不能以大战相托的毛头小子。

    毕竟奇诡虽好,可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