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7 (第2/4页)
一十五,只要有片刻余暇就要去忠烈祠呆上半日,最开始出行的仪式极其隆重,后来便摒退了众人,只带上几名贴身侍卫、宦官随身保护。而且……常常在面对那些被祭祀的逝者牌位独自发呆。 这些并没有逃过张公公的眼睛,他也隐隐约约的能猜出为何,只是猜出归猜出,却不敢说也不敢劝。 忠烈祠建于京师的东南一隅,距离大相国寺并不遥远。这是一所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大门正上方高悬一匾,写着“永平忠烈祠”五个大字,正是当今皇帝李承启的亲笔手书。 承启的车舆在忠烈祠正门前停住了,至高无上的天子走出车舆,望了望那高悬于正门、毫无生气的匾额,默不作声的步入了祠中正殿。 那一日,似乎也是清明。 信使的马蹄踩在朱雀大道的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奔驰声。一身黑衣的信使骑在白色的骏马身上沿着御道疾驰入朱雀门,却例外的没有人上前拦阻,那使者一直冲进崇政殿前才翻身跃下马背,面容神情浑身上下都透着精神的气息,到得殿前,抬手递上折子与国书:“贺兰族发书于我朝,折冠求和!” 这个消息立时令朝堂上沸腾了,满朝皆喜。花白着胡子的宰执吕宗贤笑吟吟的几步上前,接过国书与折子,将它直接呈到承启面前,“大喜,大喜呵!” 平日里再如何告诫自己喜怒不应形于色,此时脸上也忍不住透出兴奋的潮红。 被这场战争一拖就是两年的永平朝再也不用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输送军士、粮草、战马!负荷过重的财政终于可以偷偷松上一口气,派遣到前线的将士们也终于可以回来与家人团聚……而自己,也赢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