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9 (第2/8页)
代以来,箫始终是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到了清初,则成为苏州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因为流行于北方的戏曲歌舞粗犷悲怆,它们耐不住这种欲吐不能,欲罢还休的箫泣;它们一味为快,悲怆明快,所以便出现了板胡、京胡伴以笛音金鼓的激烈伴奏,但歌曲依然只以洞箫为主要伴奏器,它的曲目剧目也是充满古典艺术的诗词曲,或是元代以来的传统曲目。那种词章优美的唱词,伴以幽远苍凉的洞箫,真是人间一种至高的美韵…… 潘莉自幼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父亲又是中学音乐教师,自小音乐底蕴深厚的她就酷爱洞箫。她恍惚觉得,箫就是她,她就是箫。她从生于人世,便陷于忧患之中,如同箫器天生的蛎音一般。她又同箫一样,悲而美,悲而贵,却没有苍白单薄的贫贱干枯,所以格外动人。 今天的潘莉正在吹一支很少有人唱的曲子,那是元代诗人赫昂夫的。 这是潘莉最喜欢的曲子。不是因为它词美,而因为它蕴含了一种无可奈何欲留春住的幽怨之情,曲中写出了她长久的预感和忧思。 “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愁是海潮来,潮去愁难退。更哪堪晚来风又急。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雨。且断楚天途,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哪答儿是春住处。“是呵,她那样爱我,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可是她却猛然感到,她的白秋似乎不再是原来的那个白秋了,这是她心底一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