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真正适合他的岗位 (第1/6页)
其实,按照切实的身份来论,刘虞虽是皇亲,但其人也是以《五经》而入仕的名士,他和刘俭一样,既算是士族,也算是皇亲,属于一半一半。 他站在帝王的一面没错,站在士族一面也没错。 但最终,刘虞还是选择了汉室。 纵然身上有士族的标签,但刘虞自幼所受家族熏陶秉承的,还是他光武直系后人的身份。 放眼整个大汉朝的汉室宗亲之中,似他这般根正苗红的宗亲也已经是非常之少了。 其实刘俭适才所做的分析,刘虞心中虽也知道,但若要兴学于世,特别是兴学于民,这一点着实是非常困难的。 二人就着这个话题继续深谈,谈的都忘记了时辰,甚至连晚食左宴都忘记了。 很显然,有些方面,他们两個人有着共同的议论点。 谈话中,两个人重点谈及了几个方面。 在刘虞看来,广开民智需要有三大难关攻克。 一是民食。 学习的基础是吃饱穿暖,只有那些稳定住了当下阶层生活的人,才会更有心思向上拓展更近一步。 这也是为什么在汉末时期,一心想要奔着上级阶层的人大多是没有经学传家的豪富寒门! 不过是因为寒门已经解决了生活最基本的需求,现有的生活支撑他们可以去拓展更高的生存目标。 二是传播方式。 且不说当下主要学识被豪门垄断,就算是学术没有被阀阅垄断,若仅以手抄的方式来进行书籍的传承,效率低且容易出错,根本无法做到大面积的学识普及,这一点是客观上存在的巨大问题。 三是教育体系。 除了雒阳的太学有一套精准的教育流程,以及太学中五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