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_第3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2节 (第2/8页)

,我爹娘都是种地的,我也是个死脑筋。”

    赵西平留意到这边似乎不对劲,他过来问:“说什么呢?”

    赵二丫怕他,听到他的声音,她一溜烟跑了。

    隋玉让他扶着回屋,她把二丫的来意一一说明,“她性子急躁,也不踏实,估计是不适合念书识字。你得空跟她谈谈,他们要是实在不想在学堂枯坐,那就别瞎耗功夫了,寻个别的事做吧。比如弹棉花做棉被,大郎他们个子高力气大,适合做这个活儿。二丫要是豁得出去,她可以做月事带卖。”

    “好,这事交给我,你别cao心。”赵西平深吸一口气,他做了决定,既然在学堂坐不住,往后就不用再来了。

    之后的事,隋玉没再cao心,只是在过完元宵节后,赵大郎兄妹五个离开客舍去了织布坊,每天晚上天黑了才能回来。

    隋玉知道了也没过问,她忙着跟商队做生意。最先上门的是尤氏商队,他们去年才从大宛回来,途中得知棉被的消息,入关后直奔敦煌的长归客舍。从九月守到十一月,不仅从织布坊买到棉被棉袄,还从隋玉口中打听到外租棉花地的农户。这个商队用关外的药材和皮货,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农户,以此换得二千斤的棉绒。

    尤氏商队在大宛有门路,他们得了大量的棉被和棉袄,就惦记着再次出关前往大宛换汗血马。在隋玉提出做货栈生意之前,他们就琢磨着用关外的皮货、药材、宝石跟关内的商队换布料,奈何一直没谈拢,关内的商队明白他们的心思,借此压价。

    而隋玉手里正好还攒着十二万钱的布料,是大前年隋良带着商队去长安卖马的时候买回来的,当时买了二十万钱的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