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3 (第3/4页)
一圈席地而坐,圈子中央坐着一位夫子。这位夫子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峨冠博带,潇洒不羁,颇有几分魏晋名士的风采。 蒹葭低声介绍:“这位便是管忻管夫子,负责教授国学。” 段明臣惊讶道:“是那位连中三元、后又辞官挂印而去的管忻吗?” “正是。”蒹葭的脸上露出几分自豪来。 也难怪蒹葭会如此,实在是管忻的名声太响亮了。 管忻生于江南名门,自幼聪慧异常,过目能诵,首度参加科举便连中三元。他会试的文章字字珠玑,许多大儒读完都惊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管忻是如何能写出这般锦绣佳句的? 管忻在殿试时也是答辩机敏,出口成章,被先帝赞为阆苑仙玉,不满二十岁就进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为官。然而官场黑暗,并不是学问好就能平步青云,相反,因为管忻的名声大,反而召来更多的嫉妒和排挤。管忻很快厌恶了官场倾轧,竟辞官挂印而去,此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说他恃才傲物,狂妄自大,但也有人赞赏他洒脱不俗,颇有昔日陶公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风采。 管忻辞官之后,专注于钻研学问,著书立说,虽然隐居避世,不求闻达,但在士子阶层中间,名声反而更响了。也不知晋江书院用了什么方法,竟然请到了管忻这样的当代鸿儒来做夫子。也难怪晋江书院能有这么响的名声,人人都争抢着想进入了。 顾怀清和段明臣站着看了一会儿,发现他们并不是在授课,而是答辩,由学生自由发问,夫子作答,其他学生亦可参与讨论,只听得唇枪舌剑,引经据典,热闹非常。 顾怀清觉得十分讶异,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