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举开始的首辅之路_第四百一十一章:考官面试(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一章:考官面试(上) (第3/4页)

一句往外冒,通篇下来毫无滞涩之感。

    盛苑在首句之后,寥寥数笔将人出生之后的懵然无知点出,提及“言传身教”,言及成长环境、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窗世情等有形的、无形的因素,在性之善恶成长阶段来回拉扯。

    这段言词总结好之后,盛苑开始正式提及自己的想法儿。

    她认为,人出生后,在还没有完成性格和认识的塑形前,其所行大多出于本能,就像婴儿不用教就会吸允一样。

    这样的本能,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一个,那就是“利己”。

    而这样的本能,和山林中为了生存下去的兽类无有不同。

    在不存在道德意识之前,人和动物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的本能,没有对错之分,或者说,这是没有善恶之不同的。

    实施行为的人和动物表现出来的自私、狡诈、冷酷、温存、柔善、亲和等,在拥有道德的人们眼中,自动划分出了善与恶,但是于凭借本能而生存的人和动物而言,那都不过是其活下去、然后活得更好的手段。

    盛苑将论点摊开之后,开始了收势。

    “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受教而有德,因有德而知耻,禁本能而展道德,其人与兽之不同也,故而天性在前,人性在后,教育统一之。人性天性相悖,从人性向善者,彰德善之质者,教育之功也。”

    如此理好语言,盛苑开始谈及教育、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当然,这些论点只是寥寥数语,起点睛和总结之用。

    言到最后,盛苑最后将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