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第一哲学》(六) (第2/4页)
。“窒”:窒息,阻塞不通。“惕”:警惕戒备。 这句话是《讼》的论题,本篇围绕着“讼”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并在"讼"上应坚持爱民这一原则方针。 “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永”:坚持。“言”:言论,议论。 这段的意思是“为所争讼的事情,不去坚持争辩个分明,是小有过错的,但结果是好事情。”这里有点息讼求安宁的意思。这又有点要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即与人争讼,不如退让三分,求得化解。若是一意孤行,纠缠不清,如果非要与人争讼到底,即使获胜,最后还是得不偿失。这里还可以认为对小的争讼事情,不去诉讼争论不完,最终是好结果。即免得劳身伤财,费心费力。 “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跟着所讲的“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这是承接上段“终吉”之意的结果。“不克讼”:是指争讼没有结果。“逋”:指逃亡,逃跑。“归而逋”:归来别处逃亡来的人。“邑”:国都;引申为国家;或指封地。“眚”(shěng):指过错。 这一句的意思是“争讼虽没有结果,但归来了其它城邑里逃往来的三百户人口,没有什么过错”。 这内容反映了西周后期,生产劳动的隶农逃亡的现实,从这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周后期已是诸侯纷争的局面,周天子已是名存实亡。在封建主的土地上,集体生产劳动的隶农逃亡的事情,看来相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