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十六) (第8/8页)
的烙印。 以阴阳论《周易》之根本,正是庄子或庄子后学者受到战国阴阳学说的影响所致。因《周易》一书里本无阴阳之说,也不是讲阴阳变化的道理。《周易》一书里只有《恒》篇中出现一个树荫的荫字。《周易》时代还没有用阴阳学说来解释这个世界。阴阳哲学是《周易》的后学。《周易》一书即不涉及自然变化与生成之道的本体学说,也不讲世界本源的生成理论。《周易》不属于自然哲学范畴,而《周易》自有其自己的哲学内涵,只是人们无法解读,才造成众说纷纭的说法来。 战国时期把《周易》说成是阴阳学说之根本,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学说产生与超越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后封建的帝王社会里,一部“易学”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与超越的生成史。这就不难理解“易以道阴阳”的说法了。 总之,我们从战国时期里的典章书籍与诸子学者对《易》(《周易》)的引用及论述。已知战国时期无疑把《周易》一书恢复到与《诗》、《书》、《礼》、《乐》、《春秋》并列为六经的地位,《周易》已经被洗脱去史巫泼在身上的污泥浊水,恢复到本为理论书籍的地位。无疑这是时代的进步与诸精英学者的“祛魅”功绩。 从战国书籍所引用《周易》一书内容文句来看,并不反映《周易》一书的格式问题。既不出现"繇称"格式引用,也没出现"六·九"爻称格式的引用。不象《易传》里的《小象传》与《系辞传》里所引用《周易》里文辞,已反映的是"六·九"数字爻称的《周易》(今本《周易》)。故战国时期的《周易》文本,传承的应是春秋《周易》文本。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