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第一哲学》(一) (第13/15页)
列举如下: 《乾》之“姤”=“《乾》里的“初九“ 《乾》之“同人”=《乾》里的“九二” 《乾》之“大有”=《乾》里的“九五” 《乾》之“夬”=《乾》里的“上九” 《乾》之“坤”=《乾》里的“用九” 我们通过这一引例中的称谓及内容,发现“春秋《周易》文本,以《周易》一书里的符号及名称,作为《周易》每篇里“繇”曰(或称“繇”)的排列规律。因《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引用《周易·乾》里凡带龙的句子称谓是“姤”、“同人”、“大有”、“夬”、“坤”,即五句话。而我们可从今本《周易·乾》卦里看到的一共是‘八句话’,分别是:一句是《乾》卦的卦辞,即“元亨利贞”。有六句是所谓的“爻辞”,从“初六”到“上九”的称谓及爻辞内容。还有一句为“用九”的称谓,其爻辞是“见群龙无首,吉”。其中六句的爻辞里有两句爻辞,即“九三”与“九四”爻辞中没有带“龙”一说。所以《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引用中就没有引用这没带龙的两句话。若按《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的引用称法,来恢复春秋《周易》文本里的《乾》篇,就是如下的结构形式及内容: ()乾,元亨利贞。 ()姤:潜龙勿用。 ()同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小畜:或跃,在渊,无咎。 ()大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夬:亢龙有悔。 ()坤:见群龙无首,吉。 (注:每个名称前是有一个“六联体”的符号,就是根据这个符号以此变化才得出另一个符号和名称来,因打不出符号,此处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