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八卦筮法源流考》(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卦筮法源流考》(三) (第4/9页)

本《周易》算卦,为何不是说“《观》之"六四"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呢?这正是历史《周易》文本不同所致,而帝制至今天凡把这"《观》之《否》"称法,解释为变卦筮法,认为《否》是变出的另一卦,这种解释无疑是错误的,是不知《周易》在历史上被篡改过文本格式所形成的称法。经笔者对《周易》文本考证,《左传》一书记载的以《周易》卜筮的文本内容格式不同于今本《周易》,笔者命名为"春秋《周易》文本",这是春秋史巫为了算卦上的适用,已把原创《周易》篡改成繇题式格式(我们称谓"春秋《周易》文本)。我们再把"春秋《周易》文本里《观》内容格式附下,就能看明白《左传》里说的“《观》之《否》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来历了。

    《观》: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益: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家人:窥观,利女贞。

    ()渐:观我生,进退。

    ()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剥:观我生,君子无咎。

    ()比:观其生,君子无咎。”

    上面内容里前括号是代表一个六联体符号,即后称的卦符号。春秋《周易》文本,本是史巫对原创《周易》文章内容格式的一次篡改,即春秋《周易》文本并不是原创《周易》的内容格式。春秋《周易》文本,是被史巫篡改成用于卜筮的内容格式。如史巫筮出《观》的第四繇辞,就是“《观》之《否》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说法来历。关于《周易》文本在历史上不断被篡改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