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易学评论》(三十六) (第5/5页)
神学化产生于汉武帝时期,经过东汉谶纬神学的发展,最终在东汉章帝时期完成。 为适应汉武帝皇权专治的政治需求,董仲舒既发展出“天人感应”思想,建立君权神授论;又吸收“阴阳五行”思想,神化封建等级秩序。董仲舒的神化儒学被发展为谶纬神学,并得以广泛应用。 阴阳、五行既成为帝制时期里"术数"的伪理论根据,又是帝制时期里"术数"上的使用工具(《中国方术大辞典》把凡是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以行占卜之术的,皆纳入术数范围。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八字批命、拆字、起课、堪舆风水、择日等等)。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无疑成为帝制时期里人们迷信"术数"的动力之源。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既上天与人间是相互感应的,也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系辞传》)的理论体系。 如皇帝去泰山封禅(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就认为会感动上天(帝神),给地下降福祥(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均去过泰山封禅)。如民间人们求雨,认为上天感应就为人间下场雨。 进入帝制时期不但不反对占卜,而且更是张显了"天人同构”的神学思想,已不再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反对占卜迷信思想,帝制里不需要理性,更是排除真实孔子的"易学"理性思想。两汉象数筮术易学勃发,正是两汉时代里"天学"(天命神学)风气环境所至。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