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分卷阅读24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45 (第4/4页)

了几眼,就和言悦色地点头,跟他说了几句话。看那书生脸上的露出来的喜色,想来也是取中了的,没准还能跟杜锦宁争一争这县案首的名头。

    瘦高个儿见那人也是十七八岁的模样,跟严崆年纪一般大,身上也穿着青色细布长袍,便好奇地问杜锦宁:“这位也是你们的同窗?”

    杜锦宁摇摇头:“不是,不是我们书院的。”

    她记忆力好,书院里的同窗,即便是丁班的小孩儿,她都能认得出来,并且叫名字都能叫得出七七八八。她呆过的乙班和甲班就更不用说了。

    这人明显不是博阅书院的学子。

    瘦高个儿好奇心重,又是个自来熟。待那书生走到近前时,他先拱手恭喜,又问道:“我看兄台面生的很,不知兄台是在哪个书院或者私塾念书的?”

    那人也回了一礼,笑道:“我父亲做外任,我一直呆在那边,特地回乡来考试,并不是在本地上的学。”

    大家这才恍然。

    科考是要回原籍的,齐伯昆之所以带着齐慕远回来,官场上的回避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为了陪齐慕远参加科考。

    而本朝官员就任采取的是原籍回避制度,即本省的人是不允许回自己的省份任官的,这是避免官员和盘根错杂的亲友互相勾结和利用,贪赃妄法。

    官员们带着家眷上任,孩子自然是在自己任职的地方念书,到科考时再回到原籍来考试。

    这样的官宦子弟,有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的父亲教导,学识一般不会太差。

    瘦高个儿便转过头来,给了杜锦宁一个担忧的眼神。

    杜锦宁这可是来了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