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19 (第3/4页)
,稻谷开始结穗,稻穗沉甸甸的挂在了稻禾上。 吴证一天恨不得往庄子上跑一百八十遍,便是连赵晤都忍不住亲自出宫,去庄子上看了两回。 稻穗也不负重望,粒粒饱满,硕果累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田地的亩产绝对不低。像宋庄头那样的老庄稼人,更是能预测到这一次的水稻不止亩产七石。 “公主果然是有大本事的人啊。”吴证站在田埂上,对着赵晤无限感慨。 赵晤点点头:“最难得的是,公主心胸开阔,一切以国为重,毫不藏私。” “皇上圣明。”吴证不光十分认同赵晤的观点,恨不得再给那句话加上十几个赞誉之词。 因为关心高产水稻,他跟赵晤这半年来时不时会询问派去跟杜锦宁学习的四个官员,关于这五百亩水稻的情况。 然后,跟在杜锦宁身边只一两个月的四个官员,满嘴专业术语说得他俩都一脸懵逼,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听不懂没关系,四个官员说他们已明白了吴证他们用同样的种子为什么产量那么低的原因。 又过了两个月,四个官员表示,拿着种子,他们也能种出高产水稻了。 这就足够了。 说明杜锦宁毫不藏私,把她所知道的知识都传授给了四个官员。 对于四个官员成为了杜锦宁的新晋迷弟,赵晤和吴证一点也不反感。因为他们自己都是迷弟一枚。对于心里装着黎民、悯怀天下的杜锦宁,赵晤没有半分猜疑。 “皇兄,您怎么来了?”杜锦宁闻讯从宅子里出来。 “朕过来看看。”赵晤温和地道,“皇妹辛苦了。” 杜锦宁摇摇头:“不辛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