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35  (第4/4页)
成大事的气质, 不拘小节到了一定境界, 脸皮厚似城墙。    因为受的打击太大, 康熙还想去找宜妃唠唠,看老九这德行基本不用抢救了, 倒是三个小的,该让富察氏好生盯着,别等过个三五年再来看, 竟同亲爹一模一样, 那他娘的就糟心了。    除此之外,康熙又想起来, 这都半岁了,他们养得也好,身子骨挺结实, 怎么还阿圆阿满阿寿的叫着?    当爹的是忘了这茬?还是想不出好名儿?    康熙倒是罗列过一些字儿, 比如弘春弘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又比如弘旸,旸是日出的意思,也是难得的好名。再有弘昌, 昌者善也,美言也,又有兴旺发达之意……    亏得他只是在心里想想,没说出来,要是让四贝勒府的董鄂格格知道得疯了。    她上辈子命不好,索性得上天怜惜,重来一回,结果呢?她把上辈子的记忆当做依仗,以为能趋利避害,这还不到四十年,都没到撕破脸互相算计的阶段就已经全乱套了!    撇开弘晨不论。    弘春是大将军王胤祯第一子,出自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弘旸是爷的第五子,后来改名作弘鼎的那个。    至于弘昌,那是老十三膝下长子。    ……    就这么随便挪用了?    也不问问原来的主人答不答应!    幸而这都是康熙私下的想法,没上升到发圣旨赐名的程度,他就指望老九赶紧想起这茬,堂堂皇孙,都多大了怎么还叫着小名?    康熙才站起身,就有小太监求见,说京中密折到了。    他复又坐下,梁九功出声传小太监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