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0章  (第1/3页)
    这一点在考试之前,陈不倦就已经知道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考试之前天天往外面跑,到处打听县令喜好的原因。    这个时候,可要不得什么风骨之类的。该迎合的时候也要迎合一下,不然若是得罪了主考县令,别说是参加后面的科举了,光是一个童试就能考死你。    庭河县的县令大人,是个还算不错的父母官。至少不像电视剧里那样,什么“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因着这位县令大人人还不错,他们t庭河县的百姓日子也不错,跟周围其他县相比还算富足。    加上对方是寒门出身,诗集文章的风格,多偏向于朴实无华。    陈不倦在写策问的时候,就着重朝着这个风格靠拢。    不过他的字里行间,多多少少还是透着点野心。这一点从很早之前,陈秀才就说过不止一次。    有野心并不算是坏处,至少在他们县令的眼里,陈不倦有野心就代表他想往上爬。    一般想要政绩好看的县令,见到这样的读书人都不会特意打压,甚至为了以后多一份人情会给高分。    因为一旦这个考生鲤鱼跃龙门,日后他们成为了同僚关系后,他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帮助的。    而且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比如现在他是这里的县令大人,以后说不定还会成为某个考生的下属。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两人的政见相差不大,又是品性相投的,主考官一般都会给个不错的名次。    前面两场对方都给了陈不倦第一名,等到第三场看出了他的野心后,因为对方确实有点欣赏陈不倦的才华,在第三场的时候就又给了他一个好名次。    这一场考试结束,所剩下的考生就不多了。    他们族学一起参加科举的人,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