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9章 周清明的困境 (第3/4页)
证据,道:“此事梅家做得的确人神共愤,本官一定择机帮忙将这些东西转交朝廷。” 这事,被叶家安排在官府的暗桩也知道了,立即报告给了叶家。 自梅德高下台之后,杨世雄布置的那些暗桩一直还在,只是被交代没有十分重要的事情不要打探。 …… 现在的凌州府,由于有叶小丰的东方红开发区每个月主动上交税银三千两,加上小丰煤铺和苏家庄上交的税银,还有这次,苏东方为了买浮牛山,一次性花了一万两银子,其中两千两归了石牛县,八千两归了凌州府。 所以凌州府的府库相对较为充盈。 去年,凌州府全年上交朝廷税银三万六千两,每年上交粮食七十多万石,其余布匹,苎麻,棉花,蚕丝等折合银两约一万两。 今年,按朝廷的摊派,凌州府要上交税银四万两,上交粮食八十多万石,其余折合银子约一万二千两。 银子的问题不大,现在的问题就是粮食。十余万石粮食的缺口是个大问题,而因现在到处都需要加征粮食,粮价越涨越高。加上那些有粮之人,趁机囤积居奇,有粮也不卖出来。 就是说你现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朝廷又不允许用银子折合粮食。 所以就征粮一事,大家都议论不休。朝廷的意思是必须加大对农民粮食的征收,可问题是老百姓那里也收不到,强行征收,那也会像其他地方一般引发抗粮抗税的事件。 以前张德才在任之时,就因为没有加征粮税而得到群众的好评。 可周清明也知道,当时,是因为还有别的地方还能买到粮食。现在,就是地主家的粮食也都在等着涨价而不卖出来。 众官员讨论来讨论去,最终也只有向老百姓加征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