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_[VIP]第九十一章 南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VIP]第九十一章 南京 (第3/5页)

,于军事防守十分不利,因为弥补和加强南京京城防卫,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又下令利用应天府城外围黄土丘陵,建造60多公里长外围土城,这座外城呈菱形,西边外郭城垣未合围,留下南北两豁口分别延伸至长江边。共计又开出十八个城门,此即为一般所说南京“外城门十八”。不过在商毅穿越之前的那个时空里,南京的这座外城早已被毁,但人们仍然使用这些城门名称来作为当地的地名。

    南京城是依水而建的,只有东南两面为陆地,北有玄武湖,西有秦淮河,都可做南京的屏障,而且在南京的地外,除四周山川的天然屏障外,还修建了六座卫城。又经历数代的修健之后,防御结构设计得很合理。整座城市还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一但外城失守,守军还可以退入内城,继续抵抗敌人的进攻。

    外城有长墙围护,城墙高大,普遍都在四丈以上,十分坚固,外围城墙宽达五丈,可容多骑并排而驰,不仅可以放置床弩、投石器、火炮一类的大型城防武器,而且分为上下两层,守军在下层,弓弩手在上层。既使敌人攻上城墙,也可以由下层的守将迎战,弓箭手可以在上层从容利用城墙上的掩护,与敌军周旋。而城楼更加宏大,高达六丈,可以府视全城,一览无余。用固若金汤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不过商毅也知道,无论是在明清,还是近代的历史上,南京依托坚城防守成功的例子并不多,甚致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无论是南明、太平天国,还有国民政府,其实都没有守住南京,因为当敌军攻到南京城下的时候,基本上都以经大势以去了,可见城防的强弱,并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商毅的人马是从南京内城南面的通济门进城,吴甡和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