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_[VIP]第一一六章 视査海防(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VIP]第一一六章 视査海防(下) (第2/5页)

所看到的战船中,根据目测,最大的几艘也不过就是三十米长而己。排水量顶多也就超过三百吨。而沈寿崇像商毅介绍,这种福船为四百料,是目前明军水师中所用的主要大船。

    “料”是中国古代的船只单位的统称,既是重量又是面积单位,也是排水量单位,换算起来十分复杂,如果按排水量计算,一料大体等于0.5~0.7吨,因此四百料的船,也就是二百到三百吨的排水量,载重量也就在一百吨左右,根本不可能进行远洋航行。

    于是商毅看了一会,道:“我看这船也太小了,我听说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时,所用的两千料大宝船,不知还有没有。”

    沈寿崇摇了摇头,道:“宝船末将也只是听说过,但从未见过,就连家父当年,也没有见过宝船,所用的也就是这种战船。而且四百料船只,己是朝廷允许建造的最大的船只了。”顿了一顿,又道:“就是民间私造,最多也不过五六百料而己,一千料以上的船只,只有干糸腊人,红毛夷人才有。”

    商毅也苦笑了几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比航海活动,比欧州早了大约近百年,但中西方的航海活动,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二种结果,郑和死后不久,皇帝就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此后又下敕命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大运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战船因搁置而烂掉。而欧州的航海活动却一直没有停上,开避新航线,发现新大陆一直到环游地球一周,最终开创了大帆船贸易的时代,将世界各地各国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关于这一点,后世的专家学者们也做过不少分柝,但无论怎样,最终的结果是,中国逐渐衰弱,而欧州慢慢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