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2章 圣旨 (第3/4页)
小爷我可是第一次见到圣旨,还不许我惊讶一下了?” “哼!” “少见多怪,还不赶紧看看圣旨里面写的是什么?” 陆飞平复下心情,来到床前把圣旨展开。 圣旨分青黄两色绢本,通长八十公分,宽三十公分。 外表黄绢打底,左右对称各有两条金丝刺绣五爪金龙,两条金龙中间是上下“圣旨”二字,这是典型明朝风格。 到了满清,对称的双龙改为二龙戏珠,这个是识别朝代第一步的关键。 翻过来看里面,右首绣有"奉天诰命"四字,左侧绣有"洪武三年"的字样。 开头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叫做帝令。 在神州古代,帝令也不全称为“圣旨”。 据《神州圣旨大观》一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之令分别称作“命”“令”“政”,直到宋代才开始通称帝令为“圣旨”。 圣旨的开头语也不全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历朝历代各有其别。 唐朝时,圣旨开头语多是“门下”两字,因为圣旨一般由当时的门下省审核颁发,。 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圣旨,开头语便是:“门下,天下之本……”也有用“朕绍膺骏命”“朕膺昊天之春命”等词作开头语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 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所以元朝时期的圣旨开头语一律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 最早使用“奉天承运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