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61节 (第8/9页)
,塞入枪口,用通条捅紧,点燃火绳,把枪托抵肩,面朝远处墙壁,扣动扳机。 “砰!” 一声脆响、硝烟弥漫,经过几次试验之后,得出结论,这支火铳不仅威力上要大些,而且射程也比传统的鸟铳要长将近三分之一。 朱由榔打量着铳身,上面还刻着一个编号“甲二十四”,枪托上也同样有着“丁一一七”的字样。他知道,这就是武备局目前正在实行的“责任分工制”,类似于后世流水线,每个部件都非给不同小组生产,专门做一个部件,比如枪管、枪托、扳机等等,但做好之后,要在成品上刻上自己的编号。 出厂之后,会有官员随机抽检,一旦出现问题,就能通过编号找到责任人。 这种制度看似先进,其实中国古代早就有了,早在战国时,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就靠这种方式生产弓弩,以至于秦弩能够冠绝天下。 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朱由榔重视工匠,无论待遇、奖金还是经费都不含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转头对一旁前来汇报的宋士意道 “如今这火铳产量如何?” “回禀陛下,预计一月大概能产出一千七百支左右,若再过两月,等水力锻锤工坊都建起来了,工匠也熟悉了流程,应能提高到三千支上下。” 朱由榔颔首 “不错,不过还是不够,要多少经费提便是,朕都照准,你们也别总是只把目光留在佛山嘛,其他位置优越的地方也可以建设分局,多多利用水力锻锤,人员方面还要扩招,争取达到月产四千支以上。” “市舶司那边这个月的税银已经押解过来了,我吩咐了内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