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古代国公和王爵封号含义(转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代国公和王爵封号含义(转载) (第8/11页)

燕王,看起来和亲王一样,实际上他们是郡王。

    国公这一级的封号来历就多了,至少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和上面一样,按照这个人的功劳和威望来选择封地,例如功劳很高的可以封为魏国公、赵国公、楚国公等等,功劳较高的可以封越国公、代国公、鲁国公等等。

    第二种可以是受封者的老家,比如你是山东人就封你作鲁国公,你是河东人就封你作晋国公,你是南方人就封你作越国公或楚国公,你是河北人就封你作赵国公,等等。

    第三种是取美称,一般人没这个待遇,只有功劳极高的人才能得到这种封号,特别是集中在唐朝和清朝,例如唐朝的卫国公李靖(所以世称李卫公,有兵书《李卫公问对》)、英国公李勣(就是徐世勣,字懋功)、宿国公程咬金(后改为卢国公)、翼国公秦叔宝(后改为胡国公)、褒国公段志玄、勋国公殷开山等等。郡公以下的封号。大多数都是以县的名字来封授的,当然县之间也有差别,像比较富饶的县一般给了比较重要的人。

    一般来说,爵位是和军功挂钩的,因此历代开国的时候,文武功臣都可能拿到国公的爵位,往后再拿国公,在正常情况下就很难了(尤其是文官),比如前面提到的唐初这些开国功臣,上了凌烟阁的24人里,除了宗室李孝恭(郡王)和纯文人虞世南(县公)以外,别的都是国公;没上凌烟阁的开国功臣,像于志宁、陈叔达、宇文士及一类的文官,因为有开创之功,也都封为了国公;但那些没赶上开国的人,再有本事也不行,像岑文本只是个子爵,欧阳询和阎立本都是男爵,许敬宗本来也就是个男爵,因为帮武则天除掉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才好歹混了个郡公;哪怕是薛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