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五) (第10/11页)

定了一种新的治国理念,最大的是“有孚”思想的构建。“有孚”作为“君子”治国安邦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贯穿着“君子”之治以“民本”(即有孚)为政治核心。

    《周易》一书产生的时代是在西周后期,也是西周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作者向往的君子治国,正是希望那些有国有家者(君子)共同治理好这个天下。即希望西周的整个统治集团成员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共享太平。作者构建出一个政治理念,即“君子之治”,并赋予“君子”治国新的政治内涵。

    正是《周易》作者构建了君子的理论体系,突破了西周初“以德配天”的政治理念。《周易》里政治核心是“以德配民”即“君子有孚于小人”的政治内涵,正是《周易》作者想力挽西周社会衰败,即诸侯争战局面,希望“君子”之治遏制时局的混乱,以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而《周易》构建出了一个全新的价值体系,即君子之治。是让整个统治集团成员(君子)担当起安邦治国的责任,共同维持氏族家天下的社会局面。然而,《周易》一书的政治理论并没有挽救西周氏族“君子”共治“天下”的局面,君子之治的理想并没有实现,西周的分封制并逐渐被诸侯争霸建立起的王权专制下的官僚体制所取代。《周易》一书的本义既被遮蔽,也被淹没在王权专制理论和神秘主义思想的尘嚣里。《周易》一书更被后世,乃至今天被支解的七零八落及面目全非。但无可置疑的是《周易》里构建起来的“君子”理念,对后儒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周易》里建构的君子是个政治概念,其包含着君子治国安邦的一系列的政治策略。这策略包括着政治谋略与行为道德两个方面,用现在的话说,君子应该具有德才兼备的政治素质。即安邦治国的“君子”,是才德兼备型。《周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