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五) (第11/11页)

》哲学体现的是让君子成为德才兼备的治国者,而不是让德才兼备的人选拔成“君子”(统治者),更不同于后封建帝制时代里的科举入仕,这一点我们要明确。也不同于现在在选拔领导干部,倡导的是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而认为把德才兼备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的体现执政为民的原则。而《周易》里的“君子”是个血统身份概念,是继承“有国有家”的统治者。是世袭的在位者。《周易》作者是让这些世袭在位者的“君子”们自我修养出“德才兼备”型的治国者,这是不同时代的两种归路。《周易》作者是让不具备“德才”的世袭在位的“君子”而经过自我修省,而转化为德才兼备的治国者,能更好地“爱民如子”的实现安邦治国。而现在的“干部制度”,是选拔“才德”兼备的人,即把有政治道德素养和领导才能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认为才能更好的“执政为民”,认为不会蜕化变质。

    《周易》对君子这一政治概念具体表述:即“君子”的“道德性”建设始终与政治谋略纠结在一起。

    如《乾》篇无疑对君子讲,既要懂得政治策略,又保持道德性,表述的淋漓尽致。《乾》里从“潜龙”,“见龙”、“飞龙”、“亢龙”的描述,寓意君子掌握政治谋略。而《乾》里“君子终日乾乾,夕愓,若厉,无咎”。这又是给“君子”讲述时刻修省,保持道德性。

    《周易》一书既给君子讲述治国谋略(即经验,方法,策略)同时又纠结着道德的完善(即恐惧、修省、谦和、仁爱)。

    《周易》里“君子”之治的内涵,既是君子治国安邦的政治策略,又是统治之术,是包括了自身的道德建设与政治策略相结合。

    m.zwWX.ORg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