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易学评论》(七十六) (第9/12页)
方的大哲学家黑格尔不能不误解。 反而黑格尔从画符号,阴阳与四象,八卦取象,五行卜筮之用等这些内容进行的说法和给予的批判,在笔者看来说的是很正确,并没有歪曲的意思,把一套抽象的符号和筮卜之用的说法,以及粹片型的不成理论的“阴阳”、“八卦”、“五行”哲学思想在黑格尔眼里能认为是哲学吗? 可就连这些东西本不是《周易》里的东西,那一套六十四画符号也非是《周易》创立的。把卜筮、阴阳、五行、太极、八卦这些“易学”上的东西,套在《周易》头上,中国人这样认为,若翻译到外国,难怪不这样认为。若把套在《周易》一书上“象数”、“阴阳”、“四象”、“太极”、“八卦”、“五行”、“筮法”之说去掉,认真研究《周易》六十四篇文章,那么《周易》一书六十四篇文章内容的哲学性就昭然显现出来了。西方学者也就不再以讹传讹而轻视《周易》一书了。??? 本篇小结 从《周易》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周易》这部政治哲学书籍,在传承过程被巫史篡改成“六繇式”(春秋文本《周易》)到“六爻式”(今本《周易》)的卜筮形式后,其后在流传的过程中便逐渐分化为两种倾向,特别是今本《周易》(即卦爻式《周易》)定型后,形成了《周易》文化的两种传统。一种是发扬《周易》文辞的理性成分,视《周易》为讲哲理的典籍;另一种是继承了占筮的迷信形式,把《周易》当成占卦算命的工具。前者属于“学”(义理)的领域,即儒家“易学”的传统;后者属于“术”(数术或占术)的领域,即八卦算命的传统。这种分化,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学”的传统,始于《大象》作者,继承者孔子。孔子读《周易》,取其义理之义,继承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