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易学评论》(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易学评论》(十六) (第10/11页)

展,而“易学”也随着发展。而附会曲解《周易》成为无限庞杂的一门“易学”学问了。这正是没有真正解读过《周易》一书的真实内涵,才任人任意的去解释了。

    又因战国后期邹衍成为“阴阳五行”学说集大成者,创五德始终与五行相生说。阴阳哲学也终于为王权专制等级有序制度寻找到一个极富有天经地义上存在的理论学说来。“天尊地卑,主尊臣卑,男尊女卑”,被烙上永世不得变更的魔咒。“天不变,道以不变”。宇宙万物,社会人生无不打上了阴阳的烙印。

    以阴阳论《周易》之根本,正是庄子或庄子后学者受到战国阴阳学说的影响所致。因《周易》一书里本无阴阳之说,也不是讲阴阳变化的道理。《周易》一书里只有“恒”篇中出现一个树荫的荫字。《周易》时代还没有用阴阳学说来解释这个世界。阴阳学说是《周易》的后学。《周易》一书即不涉及自然变化与生成之道的本体学说,也不讲世界本源的生成理论。《周易》不属于自然哲学范畴,而《周易》是为君子讲述的修身齐家治国道理,只是人们无法解读,才造成众说纷纭的说法来。

    战国时期把《周易》说成是阴阳学说之根本,这是所谓中国古代文化学说产生与超越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后封建的帝王社会里,一部“易学”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与超越的生成史。这就不难理解“易以道阴阳”的说法了。

    我们再看近年考古上发现的战国时期资料上所反映对《周易》的说法。

    ①郭店楚简中(郭店楚墓下葬的时间考证为公元前三百年左右,为战国中晚期),有一篇名为《六德》的作品中,提到了《周易》。

    “故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