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第一哲学》(四十五) (第4/6页)
有庙”里的“庙”,反映了西周的宗庙文化。西周的宗庙祭祀,是最重要的礼仪。《仪礼》里有种种等级严格,程序繁琐的规定。宗庙祭祀非常隆重,场面盛大。周王主祭,诸侯助祭,济济多士分列,一切按部就班,响声沉重的镛钟,整齐舒缓的舞容,萧管编钟齐鸣,烟香缭绕烛光通明,人人肃穆无声。只有低沉凝练的歌声,祈祷祖先神明的福佑。《诗》里的“周颂”三十一篇,多数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如《清庙》、《维天之命》、《武》、《贲》、《我浆》等,都是祭祀文王的祭祷乐诗。我们知道了西周的宗庙礼仪,不难理解《周易》里说的“王假有庙”的道理了。让统治者凭借对宗庙祭祀礼仪的活动,来进行教化与聚拢人心,但更要体现在爱民这一宗旨与原则的基础上。而这里的宗庙活动,如同现在的国家,举行建国庆典那样,即使花费很多财力,目的是激励人民爱国与团结一心。 我们再看一看现在人们对今本《周易·萃》卦的注译。 “(坤下兑上)萃(1):亨。王假有庙②。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③,吉。利有攸往。 初六:有争不终(4),乃乱乃萃⑤,若号(6)。一握为笑(7),勿恤。往,无咎。 六二:引吉(8),无咎。争乃利用禴(9)。 六三:萃如嗟如(10)。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九四:大吉,无咎。 九五:萃有位(11),无咎。匪孚(12),元永贞,悔亡。 上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