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易学评论》(二十五) (第4/12页)
方法,而添进到《系辞》里。《周易》一书既没有讲述占筮及占筮方法,而且还是反对占筮的,《周易》里体现的是无神论思想,《系辞》的作者们说《周易》有“占”,是错误认知所致。 因《系辞》文章的出现,从理论上把《周易》说成有“占”,就把《周易》定性为卜筮之书了。无论《系辞》对《周易》说了诸多的义理之说,都无法有“一占”而被冲消。这恰恰是《易传·系辞》把一部本是哲学之书的《周易》误读成占卜之书,由此造成后世跟着把《周易》误解为卜筮之书。 《系辞》文对《周易》的理论化,是亦筮亦理的面目出现,分明是帝制时期的产物。到西汉加强中央集权一系列的政治措施时,可想而知,帛书《易传》里的《要》文对《周易》一书理性的认识还能存在与保留到《易》经里么?而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只有这《系辞》即筮即理的说法,才能被帝国认可,而继承保留神道没教的政治用意而保留下来,以教化臣民。实际巫术占卜迷信不但不会从帝制里排除,反尔是甚嚣尘上,先秦百家争鸣的理性时代也一去不返了。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而《易传》里那些其它文章本与帝国统治并无矛盾,并相得益彰。也正是战国后儒家建构王权思想的政治理论,以及天人同构的神秘思想。才能使帝国统治者认为一并保留在《易传》里,把《易传》(或叫“十翼”)一并上升为《易》经,被汉帝国奉为意识形态上的垄断地位。至于《周易》一书连孔子还没有来得及详细弄明白,只是从概论上说《周易》是义理之书,后来就被帝国的钳制文化政治而扼杀了(即帛书《易传》里的《要》文被埋葬,不传于世)。可想而知在后封建社会里再没有如孔子的那种理性的认识出现。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